(2024年7月25日兰山区第二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兰山区第二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过认真审议,同意区人民政府《关于全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近年来,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和区委关于卫生健康工作决策部署,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积极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聚焦解决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在实现“病有所医”的基础上迈向“病有良医”的新目标。
会议指出,虽然近年来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水平不均衡、服务质量不高。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基层医疗机构编制不足,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短缺,存在“招引难、留人难”等问题。三是医疗发展空间受限。公立医疗机构存在空间有限、房屋陈旧、设施老化、设备不足等现象。
会议建议,(1)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强化协调联动,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全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统筹规划布局。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科学合理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的规划、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进一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环境,切实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覆盖面。(3)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政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卫生补助经费分配使用规范、及时拨付到位。加强对医疗机构能力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全力保障医疗机构有效运转与健康发展。(4)加强队伍建设。统筹优化医疗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编制重新核定。落实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加大招引力度,让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与上级医疗机构多方位合作,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训交流。深化薪酬待遇改革,健全完善“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5)补齐能力短板。加快提升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综合实力,加大扶持力度,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尽快培育建设一批重点专科、特色专科,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重点支持区中医医院发展,确保达到二甲中医医院水平。落实新一轮乡村医疗体系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提高镇街医疗机构专科专病服务能力,有序解决一体化村卫生室房屋产权公有,扎实推进改造提升,全面实现“五有三提升”,切实推动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6)提高服务质量。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升行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医疗服务。做好群众诉求办理,及时解决影响群众看病就医体验的突出问题。加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健全管理制度,推动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实现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推动区人民医院等3家区级医院完成“互联网医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