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7日兰山区第二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兰山区第二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经过认真审议,同意区人民政府《关于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近年来,区政府及其文旅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把文化和旅游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文旅为民,以文化人,抓住重点,融合创新,不断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大力促进文旅融合,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推动全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会议指出,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层部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存在功能不全、管理不善、使用率不高等问题,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力度和深度不够,特色不明显,缺乏精品工程、拳头产品、名牌项目。三是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存在人才流失短缺、专业能力不强、培养培训力度不够等问题。四是文旅市场监管还需加严,个别执法人员的素质能力和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会议建议,(1)提高站位,高标准谋划推动文化旅游工作。要站位全市发展大局,突出“首善兰山、精彩兰山、文化兰山”,坚持市区一体、高端策化、统一规划,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研究出台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2)系统推进,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按照“设施标准化、资源共享化、服务网络化、运行一体化”的思路,多方筹措资金,创新建设方式,持续推进一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历史文化展室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3)突出特色,大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紧扣全市“研学旅游 ‘红线’、生态旅游‘绿线’、水上旅游‘蓝线’、文化旅游‘古线’”,深度挖掘整合文旅资源,深入打造老城历史文化、商城休闲购物、水城观光娱乐、茶山生态养生、城郊乡村度假、夜间文旅体验等板块,进一步擦亮“商都水城•文化兰山”文旅品牌。坚持以文旅带消费,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和消费场景,实施一批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开展一批文旅惠民消费活动,丰富旅游市场产品供给,激发民间文旅消费活力,充分发挥文旅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4)创新机制,全面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加大现有文化旅游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注重引进高素质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引导扶持民间大众文化旅游人才,努力建设一支热爱文旅事业、熟悉全区历史、人文、民俗文化和现代旅游管理的人才队伍。坚持走出走、请进来,与高端文旅机构开展交流合作,通过委托培训、联合培养、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共用。(5)严格执法,切实提高文旅市场监管效能。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坚守监管“红线”不动摇,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大力整治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文化市场,打击各类非法经营行为和演艺演出活动;始终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加强对网络平台传播内容的管控。要严格文旅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对守法经营者要给予保护和鼓励,对非法经营单位要从严查处。要健全落实文旅市场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责任制,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疫情风险和不稳定因素,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市场秩序和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