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进名校进西城的议案
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我镇的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校容校貌管理水准等均有了质的提升。然而,与市区一些名校相比,在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在我镇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实施名校进西城,提升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成为我镇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教育现状
义堂镇位于临沂城西城乡结合部,辖14个新型农村社区、68个自然村,总面积101.5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人。义堂镇义务教育阶段现有中学3处,小学15处 ,共有班级553个,教师1302人(其中临时代课教师516人),学生25458人。 2017年起,为解决我镇突出存在的大班额问题,我镇先后投资3.78亿元,规划新建了义堂中学东校区,改扩建义堂中学本部以及堰上小学、第一联小、后乡小学和义堂中心小学东校区。
二、教育需求
目前,义堂镇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线。预计到2020年全镇常住人口34万人,镇区人口31.5万;到2035年全镇常住人口55万人,镇区人口54万。伴随着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业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的转移落户,同步配套教育等公共资源,保障他们的子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已经成为当前的所需。义堂现有的教育资源仅仅能够满足目前化解教育大班额问题,下一步随着人口的增加,教育需求的提升,需要统筹考虑我镇现有的教育资源状况,科学制定布局专项规划,创新“名校引领”机制,实施名校进西城战略,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
三、名校进西城的意义
1、推动名校进西城,能够借助名校的校园文化、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名师名家的风采,最大化地发挥名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共享优质资源成果,短时间内提升我镇的教育水平。
2、能够实现我镇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择校热反映着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但也造成了学校发展的恶性循环。本地人与外地人入学资格条件差异较大。尤其外地务工人员子女想要在市区上学相对困难。名校进西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
3、能够丰富教师队伍提升的渠道,促进教师优质均衡。名校进西城以后,名校名师近距离的言传身教,以及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对于我镇教师的成长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
4、名校进西城在促进我镇教育提升,发展均衡的基础上,对于我镇的城镇化建设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5、教育的发展能够留住人才、留住工商业经营业主、留住务工人员。名校入住以后,他们不会再为孩子的教育发愁。一方面他们不会再考虑为了孩子上学到市区买房,或者到其他城市再创业;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也不会再因为孩子的上学问题,被迫回乡或者到别处打工。留住他们对于稳定和促进我镇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建议
根据我镇的实际,合理探索名校进西城的可行模式,无论是集团化办学或者是合作办学等。一是我镇小区建设配套的学校在产权移交给教育主管部门以后,可以直接安排名校进驻。二是打造适宜教育的环境,吸引名校来我镇选址建分校。三是采取强弱结合的方法,或者是让名校和我镇较弱的学校合作,或者是让名校直接合并他们建成分校。四是鉴于目前我区高中少,学生入学率低的情况,可以在我镇试行高中名校进驻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