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兰山区西北部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兰山区西北部偏远乡镇方城、汪沟、李官、枣园镇财力较弱,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要想实现兰山区全域发展的目标,提升这几个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新西外环和高铁的修建也急需配套的基础设施。
一、路网建设方面
1、修建白新路。兰山区西北部区域除汶泗公路以外,没有能够东西贯穿的主干道,方城镇南部新型工业区(原新桥驻地)无东西方向道路直接与兰山区其他区域相同,严重影响西北部地区发展和与东部城区的融合。为加快城西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借助高铁修建、枣园镇设京沪高速公路出口之际,建议打通白新路(方城镇新桥社区向东途径枣园镇至白沙埠镇主干道),此路建议向东打通后连接至高铁站、白沙埠镇滨河大道西岸,向西打通至新西外环(方城镇新桥段),作为高铁站高速出口和新西外环的连接主干道。建议相关部门赶在高速公路建设节点前,提前介入,提前规划设计,及早实施。
2、修建祊河北岸。祊河国际影视城位于兰山区方城镇前店子村南侧,祊河北岸,该项目建成后,将带动临沂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进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时尚娱乐、商务会议、影视拍摄为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影视动漫文化产业园区。目前该项目因各方原因闲置,道路不通是一大原因,祊河北岸道路兰山区方城至是市里段亟待修建,现市里至沂水段、市里至郯城段、费县段均已修建完成。该段北岸道路建成后,将打通整个祊河沿岸道路,且对于盘活这一文化旅游产业意义重大。希望尽快纳入修建计划,早日修建完成。
3、汶泗路部分路段改道东延、新西外环北延。汶泗路自西向东途经兰山区西北部多个乡镇驻地,是连接西北部东西方向的交通要道。沿途商铺、企业、学校众多,人员密集,车流量大,驻地交通压力较大,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建议:汶泗路自方城镇诸满加油站处向东延伸,此处路基方城镇原来早就规划设计过,向东约500米就能与泉重路北段相交,再向东扩延约1500米就能与临沂新西外环北延段交会。新西外环自方城镇李张庄村向北继续延伸修建辅路1000米左右,两条道路连接一起。道路贯通后途经汶泗路的大部分车辆就能避开镇驻地,西可从方城北部直接奔费县、平邑;东与汪沟北部东西道路相连直达京沪高速或金锣科技工业园;南下可经泉重路至229省道奔江苏或戈九路至临沂西部新城、工业园区等,或从新西外环北延段至滨河南岸或双岭高架。此项建议把229省道、临沂新西外环、汶泗路及泉重路等重要干线连接一起形成四通八达的管网道路交通体系。实施后既减轻方城、汪沟两镇驻地交通压力,消除驻地安全隐患,又能带动兰山区北部沿线村庄经济发展,方便村民外出,缩短兰山区北部乡镇到市区时间,增强与市区的联系交流。
4、维修汶泗路等道路。汶泗路方城中学红绿灯向东至汪沟段,是方城镇对接金锣工业园、进出市区的主要干道,路面损坏严重,坑洼不平,严重影响车辆通行。南北主干道泉重路、方蒋路等路面窄、路状差已严重影响通行。这几条主要干道损坏严重,影响制约了兰山区西部经济发展,且安全隐患较大,建议纳入维修计划。
二、“四供两排”方面
集中供暖、供气设施缺失,污水处理厂缺失,供排水管网缺失,投资压力巨大。所有这些仅依靠西北部乡镇自身财力,根本无法完成。急需上级财政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投资方面予以倾斜。
1、在农村建设水厂,实行集中供水。饮水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农村地表水污染严重,已基本不能饮用,地下水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能让农民群众喝上放心的水,建议:一是进行农村饮水总体规划,在农村建设大型水厂,让集中供水延伸到农村地区,解决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政府加大投资力度,设立农村集中供水专项资金,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强化项目管理,落实工程用电、用地、税费等优惠政策,确保农村群众长期受益;三是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四是制定节水政策和措施,促进节约用水。
2、在方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随着城镇化水平的逐年提高,农村城镇人口迅速增加,由于农村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城镇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方城镇南部板材业发展迅速,目前辖区已达1800多家,工业废水量越来越大。由于方城镇南部紧靠祊河,存在极大的水污染隐患。
农村人口众多,水污染物排放量维持高位,且处理率普遍较低,与城市污水接近较高的处理率形成强烈反差。农村供水安全堪忧、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覆盖率远低于城市。
方城镇地域面积132平方公里,人口10.3万人。全镇规模以上企业29家,中小型企业1800多家,且逐年增加,污水处理压力大,小型污水处理设备不能解决问题。
建议:一是由区政府投资建设一大型污水处理厂(3-5万吨);二是明确管理与责任主体,便于污水处理厂的监管;三是从源头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从源头控制污染,建设美丽乡村;四是进一步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监测力度,加大与相关部门的配合,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切实解决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突出问题;五是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查处,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并公开曝光,以强力的执法来保障水域环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