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保安是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关键人物”,在维护全体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利益,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农村学校,安保队伍存在着人员短缺、素质偏低、管理体制不顺等一系列问题。
人员短缺。目前,学校安保人员普遍存在数量不足、人员短缺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校园保安工资待遇低,其工资远低于外出打工或经商所得,因此学校难以招聘到足够数额的校园保安。情急之下,一些学校出现组织教师充当保安角色的现象。
素质偏低。工资待遇低不仅导致校园保安招聘难,还导致招聘到的保安年龄普遍偏大,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慢性病,反应能力差,文化程度普遍低,这些问题在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尤为突出。这些校园保安,有初中以上学历的不到20%。文化程度低导致学校与保安在工作沟通中存在一定障碍,影响了校园安保工作的开展。
管理不畅。校园保安的招聘和待遇发放归学校和属地村居管理,学校缺少对其“关键”的制约要素,对保安的工资奖惩和用人处置上缺少主动权,因此在对其管理中存在“政令不畅”“阳奉阴违”等现象,影响了校园安保政策或举措的落实。
为此,建议:
一是提高工资待遇,保证校园保安队伍稳定。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将农村中小学保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校园保安的工资待遇,增强岗位吸引力,使农村学校招聘到在年龄、身体素质和文化程度上更能胜任校园安保工作的保安;
二是加强管理培训,提升校园保安队伍素质。公安部门要严格校园保安的招录标准,确保校园保安的专业过硬和年富力强,加强校园保安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对保安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
三是明确主体责任,健全保安队伍管理机制。明确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校园保安管理中的主体监管责任,建立起与保安公司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校园安保工作,保证校园保安工作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