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社区工作者福利待遇的建议
滕广志
3月9日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表示,截至3月8日,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已有53位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因公殉职,其中共产党员占92.5%。
社区工作者,每个月工资在2000—3000之间,晋升机会晋升渠道都没有,社区工作者工作无弹性,没有什么下沉,没有减负,没有串休,只有无限的表格和越来越多的工作;疫情期间社区工作人员算不算防控一线,是否有补助都是未知数,但是疫情防控社区人员还是工作主力。
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配置专业设备
尤其是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入户填表工作,还得拍照片录音,常常手忙脚乱,还有一些年级较大的工作者不会操作,消耗掉很多时间,如果能够配备摄录仪、脸谱仪等专业设备,将可大大减轻社区工作压力。
2、减少报表等形式主义工作
上级很多工作想的很好,但层层落实到社区,压力和工作力度极大,社区经常每天一个人报几十个表,上级部门什么事最后全推到社区,建议可不报的表不要报,或者专门成立专业社区办公室,所有上级下发表格统一制作出科学合理的统计格式,一次性做好统计,避免重复工作。
3、合理安排轮休
很多基层工作者从大年三十至今,一直无休,尤其是社区工作者,工作任务重,下沉防疫一线,任劳任怨,但疫情不接触,工作不能放松,建议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社区工作者进行轮休,补充体力、陪伴家人,稳定社区工作者身体和心理状况。
4、扩招基层工作人员
社区工作者本来人手就不足,再加上连轴转,现在复工产后,创城、环保、城建等日常任务也正常开展了。建议扩大社区工作者的招聘人数,既可以给疫情期间失去工作岗位的部分失业人员提供岗位,又可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基础力量。
5、改善工作待遇
很多基层工作者工资待遇不高,还没有保险,此次疫情期间尤其可以看出社区工作者待遇的不足,干着比公务员还多还危险的活,却拿着不到一半的工资,建议疫情过后,出台工资方案,对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逐步提高,即使做不到同工同酬,也应买齐保险,补发加班费用。
6、落实同工同酬
社区工作者疫情期间充分体现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群众的不理解,也扛得住上级的压力,是充分经过考验的一批工作人员,希望国家可以将基层无编制岗位的同工同酬计划提上日程。
7、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度及社会地位
此次疫情中,充分体现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建议部分专业院校可开设社区工作的相关专业学习,为社区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提供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