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机关工委 陈卫国
兰山城区农贸市场经过近几年的规划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布局日趋合理,为市民日常生活农副产品采购提供了基本保障。经过近十年创城创卫的督促整改,现有农贸市场的硬件设施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管理措施不断深化,卫生环境也有了较大改观。但目前的规划建设数量、硬件建设档次、日常管理服务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需要,与兰山区经济社会实力不相称,成为城市建设管理的“短板”,成为每年创城创卫的一块“心病”,每遇到创城创卫明查的时候,许多农贸市场被迫关闭,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经过前期调研,发现现有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数量严重不足,居民购物不便。由于市民多年的生活习惯和收入水平所限,日常生活所需农副产品特别是鲜活产品还是习惯到农贸市场购买。而现有的农贸市场数量少、块头大,大部分市民到农贸市场远远超出15分钟生活圈。以北城新区为例,随着入住人口的增多,仅有3个大型农贸市场,服务着这么大面积、那么多人口,到一次农贸市场,必须开车、骑车或坐公交车,步行前往基本不可能。
二是市场建设水平较低,投入严重不足。现有农贸市场无论是多年前建的老市场,还是近几年的新建市场,建设投入不大,建设档次不高,地面硬化不到位,下水不通畅,熟食加工店面太小,活禽宰杀储存间分不开,许多农贸市场污水横流、杂乱无章。这种现状,与当初的建设规划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
三是日常管理不够到位,卫生环境差。创城创卫迎查时,社区派人盯着、管着、查着,能够实现短时间秩序好转,迎查一结束马上恢复了常态,马上就乱了,形成了年年整、年年乱的的“常态”。说明了日常管理的理念、标准、人员投入、财力投入上的差距。
四是新建小区便利店规划不力,配套建设严重不足。广州、上海等南方城市,在多年前为了弥补大型农贸市场的不足,在新建小区统一提前规划建设了一批小区便利店,既方便了居民,又缓解了农贸市场的压力。到目前,兰山区在这方面还没有强制性的规划措施,几乎所有新建小区没有预留与小区活动室、医疗室等并行的便利店的公共空间,解决农贸市场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加快提升现有农贸市场硬件设施水平。采取市场举办方投一点、社区投一点、街道办事处投一点、区级财政补一点的办法,筹措更多资金,统一规划提升。
(二)加大日常管理的投入。在市场管理的人员、保洁、保安等方面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增加保洁、保安力量,确保日常管得住、管得好。
(三)尽快出台新建小区便利店规划预留的制度,形成补充农贸市场建设的长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