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老旧小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因,在推行物业服务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物业服务介入难。有些老旧小区维修基金都已使用完或者之前根本没有缴纳,加上基础设施老化,维修压力大,维修成本高,即使全额收取物业费用,也不能维持运转,因此很多物业公司不愿介入。街道、社区只能在政府补贴下,承担环卫清扫保洁任务和基础设施的基本维护,勉强维持小区的基本运行。 (二)居民对物业认识度不足。老旧小区业主呈多元化格局,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差异大。承受能力强的希望得到全方位、高层次的服务;承受能力差的物业服务消费意识淡薄且支付能力有限,“管不管无所谓”或简单的认为物业就是看门扫地。还有部分小区业主将建筑问题与物业问题相混淆,要求开发建筑遗留的问题,由物业企业去解决,有些“强人所难”的味道。部分业主以此为借口找茬不交物业费,影响了已交物业费人员的积极性,形成攀比,从而使收费率越来越低,进入了“收费难、难服务”的恶性循环怪圈。 建议: 首先,要调动专业物业服务机构的力量,推行合适的物业服务模式。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补贴、招投标倾斜等措施,激励、吸引专业的物业服务企业接管老旧小区,从而实施规范的物业服务。 第二,充分有效的利用小区周边资源。如老旧小区在广场周边,那么可以利用广场车位解决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第三,有效借助当前新经济下的新平台,构建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新模式。还有一些专注于O2O平台建设的社区运营公司,纷纷介入社区最前沿。其实从现代商业的三个模式现金为王、渠道为王、终端为王来看,老旧小区蕴藏着莫大的商机。政府可以将辖区内的所有老旧小区整合起来,同这些社区运营机构联手,一方面提供基本物业服务,改善社区环境,另一方面挖掘社区消费潜力,扩大市场内需,从而达到双赢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