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德家训进家落户,打造新风兰山”的重要意义
村庄、社区是国家的最基层单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村风、民风和家风关系到村庄、社区和家庭的兴衰、荣辱,也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强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习总书记在多次会议或活动中强调家风家训的重要性。兰山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为进一步促进村风民风和家风的根本好转,把兰山区建设成一个风清气正,和谐幸福的新兰山,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个既扎扎实实又氛围热烈的“村德家训进家落户,打造新风兰山”的活动,既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重智轻德,现代家庭教育出现偏颇,趋向功利化、世俗化。当今社会过度重视对孩子的智能教育,却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实际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才是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家长往往是舍本逐末,导致许多人德才不配位。现在的家庭教育使孩子美好的天性逐步丧失,许多成长起来的孩子变得冷漠、自私、没有责任感、缺乏公德心。
2、在发展市场经济、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的当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意愿面临严峻挑战。很多人不再信奉“忠、孝、仁、善、礼、义、廉、耻”的道德价值准则,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崇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选择利益至上,唯利是图,有利必争,他们中,有的薄情寡义,无情无义,连伦理道德和血缘亲情都不讲,有的见钱眼开,损人利已,形成不良的价值取向、反社会倾向。这些弃善向恶的逆向行为反映到家庭领域和社会领域,引发了大量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在网络信息发达的当今,甚至危害到国家安全。
3、家庭教育中,缺席传统文化教育的恪守和传承。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格特征等方面,许多家长本身也存有不良习惯,缺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汲取,把教导责任更多的推向学校和社会。当前许多人并不知道传统“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指的是什么, 亦不懂得“尊亲莫大乎孝”这一道理,缺乏对子女进行传统礼仪礼节及自立能力的养成,不重视对子女进行优良“家训”的熏陶,导致不少家庭中的子女缺少生活理想与目标, 意志薄弱、毅力不足,遇到一点小事,就想不开,或受到父母、老师批评,跳楼、跳河自杀的悲剧事件,时有发生。
4、家风可带动村风民风转变,但家风发扬广大的地基并未打牢。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根据调查,近几年来,兰山区虽然大部分村庄、社区都制订了村规民约,但绝大部分都没有成文的村德、村训,而在兰山区的广大农村和社区家庭中,真正订立家训的仅占10%不到,90%以上的家庭没有传承的家训,这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守住法律、道德底线,培养子女德才兼备,传递正能量,形成良好的村风家风,促进社会风气不断好转,显然不相匹配,需及时补齐这一短板,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村德家训进家落户 打造新风兰山”实施方案
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村德家训制订和征集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发动,辅导培训,制订出符合本村(社区)的道德规范,订立征集家训。村(社区)德村训是一个村庄(社区)的核心价值取向,家训是一个家庭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家庭神圣的精神图腾,既有家庭的崇高追求目标,又有家庭的道德底线,言行的准则。让村德家训进家落户,首先,村德家训的内容必须出自村民和家庭成员特别是主要成员的心里,所以,村德家训的订立是关键的第一步。
村德家训订立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有现成传统家训,切完全或基本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如“信、德、孝、悌、让”的50字王氏家训、骆氏的“秉公守正 述相绍先 传家忠厚 继世书田”16字家训等。这种情况,即可原封不动的继续传承; 二是虽有祖传家训,但某些内容与当代精神不完全相符。这类家训,可适当整理浓缩;三是大多数家庭可能没有祖传家训,这就需要重新订立。对没有条件订家训内容的居民,可采取集中培训辅导和进家面对面指导甚至代笔订立的做法完成。村德家训内容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融入孝道、感恩、友善等传统美德正能量的元素在里面,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内容要避免冗长、繁杂,用字生僻,力求好记好学,积极向上。
(二)、村德家训进家落户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方法一是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开好兰山区“村德家训进家落户,打造新风兰山”牌匾首发式。进行家庭代表诵读村德家训、居民代表集体宣誓等活动,使参与者对村德家训油然而生敬畏感。村德家训台匾选用古色古香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神韵的台屏,镶嵌象征高贵的金黄色卡纸印制,装进台匾,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二是把村德家训牌匾送到社区每个家庭内,摆放在家中最重要的位置;三是让村德家训进家、入户、入脑、入心。组织中青年居民进行村德家训考试,举办村德家训少儿节假日诵读班,通过考试和少儿诵读,使人进一步加深记忆,提高认识,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在村史馆或主要街巷醒目地方,设立村德家训好人好事榜,收存和展示村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民俗文化、创业史志、村规民约、廉政文化、家风家训等内容,相辅相成,形成氛围和气候,进一步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引导村民“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三)、抓践行,典型带动,促进深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做法是通过心得交流、典型宣传推广,促进活动深入发展,扩大成效。这是整个活动的落脚点,长期贯穿于兰山区广大干部群众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使之生活化、常态化。
“村德家训进家落户,打造新风兰山”活动,将激发兰山区成千上万的家庭和家人敬仰祖先、传承族训、建功立业的内在情感动力,使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夫妻恩爱、兄友弟恭、乐群敬业、诚信经营等公序良俗得到重塑。
通过村德家训进家落户活动,进一步培树兰山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创业为民,创业报国的情怀,家家户户订家规,人人传承正能量,人心向善讲和谐,达到家庭、社会和谐,充分发挥村德家训在村庄、社区、家庭建设治理和经济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把兰山区打造成一个风清气正,民风淳朴,美丽富饶的新风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