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城国际化、商圈西移,尤其是兰山区商贸物流等行业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区外商场经营户及外来务工人员,而这些家庭的孩子大多在居住地就近划片入学。因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及大多商户中午无暇接送孩子,因此校外“学屋”、“小饭桌”等为中小学生提供就餐、休息、课余辅导、接送等服务的各种经营性托管机构应运而生。
目前,兰山区学生托管行业已颇具规模,学校周边1千米范围内大约有几十家,但多数托管机构是家庭作坊式经营,存在配套设施不齐全、饮食卫生不达标、服务收费不规范、无统一行业标准、无部门监管等多种问题,尤其在食品卫生、消防等方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卫生和消防安全隐患大
兰山区各学校附近家庭作坊式的学生托管班,多数通过在临时租用民房或自有住房内添置几张桌椅、几张双层床就开着营业。有些托管场所房屋破旧、空间狭小、居住密集,普遍没有消防管道和消防设施,存在诸多明显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同时饮食卫生情况堪忧,多数托管班厨房没有餐饮许可证,仅有少量人员有健康证,缺乏卫生间设施,缺乏专用消毒装置,餐具消毒不到位;托管机构以营利为目的,所用食品原料选择在新鲜程度、营养价值和安全卫生等方面均不能得到保证。
二、从业人员素质高低不一
多数学生托管班的从业人员就是开办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员,或是加上一两个雇用的人员,大多从业人员连健康证都没有,更不要说具备教师资格了。从业人员素质高低不一,必然导致托管班在管理学生时力不从心。
三、监管管理不到位
由于学生托管行业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准入标准,其监督管理涉及工商、教育、消防、卫生、交通、物价、税务等众多部门,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管理权和具体的管理办法,因此出现了“似乎每一个部门都可以管、但又没有一个部门真正管起来”的尴尬局面。多数学生托管班没有办理正规审批手续和证件,没有获得有关职能部门许可证,托管收费标准没有物价部门核准,学生和家长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一旦出现学生人身、食品安全事件,托管机构没有承担事故责任的能力,将导致学生家长投诉无门,维权无路的尴尬境地。
建议:
一、制定出台全区学生托管班管理办法。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出台《兰山区学生托管班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管理办公室,设置准入门槛,要求学屋等托管机构注册办理经营许可证,对从业人员资格、从业场所环境、消防安全以及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等依法作出明确规定。
二、对全区学生托管班进行全面摸底造册。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区城区现有学生托管机构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摸底调查和登记造册,对已经开办的进行严格审核,符合条件的及时注册备案登记,予以办理经营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限期整改,对经整改仍然不能达标的坚决取缔。对新申请成立的学生托管机构,各有关部门要务必严格审核,切实把好“入门关”,为整个托管行业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三、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权限。区教体局、消防大队、区食药监局、区住建局、区卫生局、区工商局、区物价局、区安监局等相关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部门职责范围内对学生托管班行使相关监督管理职责。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长效监督管理机制,既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定期不定期对学生托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同时也要加强彼此间的协调配合,健全监管责任体系。
四、明确学生托管班开办者为托管管理第一责任人。学生托管班开办者主要职责: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消防、治安等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与学生家长签订托管协议,建立托管学生信息通报制度和学生交接制度,建立健全各类安全事故、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