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不同民族融合共生的大家庭。临沂,虽然只是我国的一个地级市,也有48个民族聚居生活在一起。每个民族都要自己的特色文化,拥有各自的宗教信仰,从服饰、饮食、居住等日常生活起居,到节日风俗等,构成非常多元的文化氛围。
在人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由于对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及宗教信仰习俗的不了解,常常会产生曲解、误解,个别时候甚至会发生冲突。
同时,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也是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因此,唯有增进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了解,才能在了解的基础上形成尊重、平等、团结、互助的多民族大融合氛围。
案据:
为增进不同民族及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了解,消除无知与误解,贯彻国家的民族平等团结的基本国策,很有必要面向人民群众,尤其是中小学生进行民族宗教文化普及教育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学校开设民族文化及宗教课程。学校可以从现有的历史、地理等课目中,有针对性的加入介绍不同民族及宗教文化的课程内容。另外,还可用选修课或公共课的形式,组织教师讲解不同民族及宗教的起源及发展历史,介绍不同民族的生活饮食、服饰习俗,不同的宗教仪轨,不同的婚丧嫁娶等民俗,特殊的民族或宗教的节日等等。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影视作品的形式,以立体的效果来了解我国,乃至全世界不同民族与宗教文化的特色及多样性。
二、到不同民族群众家庭中进行访谈、体验。通过到不同民族群众家做客、交流,实地亲身体验不同的生活饮食、服饰、家居特点,了解民俗习惯,可以把学到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印证。
三、参观、游览民族宗教特色公共建筑。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从家庭起居到公共设施,从中都能感受到其内在文化的延伸。比如蒙古族的蒙古包、回族维吾尔族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基督教及天主教的教堂,佛教的寺庙等等。通过实地参观、游览这些民族及宗教特色公共建筑,可以更为真切的了解、感受独特的文化力量和宗教力量。
四、参加体验不同民族的独特节日。不同的民族的特定节日的形成,几乎都是民族不断发展、沉淀下来的民族集体记忆的结果,这些特定的节日在各自民族文化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比参加各个民族的节日更能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机会了。如参加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等,基督教的圣诞节等等。从中可以了解节日的由来与美好意义,了解宗教的基本教义。
总之,通过以上各种途径进行民族宗教文化教育的普及,增进不同民族的了解,即是贯彻国家基本民族政策所需,也是个人感知、了解现世多元文化的需要。
|